top of page

【破窗效應及鳥籠效應 ,同斷捨離有什麼關係呢?】

非常高興昨天同11位helping profession分享人生"斷 捨 離" 這課題。 看到參加者的投入程度, 真的非常感動, 她/他們寫下好多筆記, 有一位我特別深刻, 就是已經退休了, 還繼續不斷學習, 而且亦都係其中一位好勤力寫下好多筆記的參加者。





什麼是斷捨離?

斷捨離(日語:断捨離、だんしゃり),為沖道瑜伽創始人沖正弘倡導的瑜伽理念,於1976年提出,該理念在其弟子山下英子的努力普及到世界各地。即「斷絕不需要的東西;捨去多餘的事物;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」,被選為2010年度日本的流行語。

斷捨離我相信最大嘅挑戰 除咗覺得捨棄一些物件可能覺得浪費之餘,最大嘅挑戰可能係對哪些物件上有一些情感上的牽連 ,例如可能有一些物件係我哋一些親人朋友送給我們的禮物, 但又係放咗喺屋企 從來沒有用過, 所以唔捨得捨棄。

另外認識一些朋友,明明已經有非常充裕的衣服去替換, 但因為某方面嘅原因例如壓力等等, 會不自覺地囤積做好多不必要的衣物, 而且還不斷去購買。 所以喺斷捨離嘅過程中,要好好覺察自己心理上的需要同埋情感上的情況 ,這樣才能對症下藥。


(Broken windows theory)

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,該理論由詹姆士·威爾遜(James Q. Wilson)及喬治·凱林(George L. Kelling)提出,並刊於《The Atlantic Monthly》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《Broken Windows》的文章。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,會誘使人們仿效,甚至變本加厲。

  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,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,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。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,如果發現無人居住,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。又或想像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,如果無人清理,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,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。因此破窗理論強調著力打擊輕微罪行有助減少更嚴重罪案,應該以“零容忍”的態度面對罪案。

破窗效應主要是說當我們在雜亂擁擠的環境,會傳遞一種負面信息,這種負面信息會縱容自己以至家庭成員也去製造雜亂,或是見到東西雜亂無章也不覺得有甚麼問題,結果讓環境越來越差,囤積不必要的東西就越來越多了。


鳥籠效應(Birdcage Effect)

鳥籠效應,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,其發現者是近代傑出的心理學家、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.詹姆斯。1907年,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,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。一天,兩人打賭。詹姆斯說:“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。”卡爾森不以為然:“我不信!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隻鳥。”沒過幾天,恰逢卡爾森生日,詹姆斯送上了禮物----一隻精緻的鳥籠。卡爾森笑了:“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。你就別費勁了。”從此以後,只要客人來訪,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,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:“教授,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?”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:“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。”然而,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。無奈之下,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,詹姆斯的“鳥籠效應”奏效了。實際上,在我們的身邊,包括我們自己,很多時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裡掛上一隻籠子,然後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麼東西的嗎?

我們好多時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物品的基礎上,自覺不自覺地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。例如見到有衣服大減價,可能最初只是添加一件上衣,同時又發現需要其它的襯衫才能突顯這件上衣,最後就越買越多不必要的物件了。

斷捨離其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覺察到自己的情況!

44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Ng Kwok Cheung Alex

人物誌 :周超堅先生 「 堅馳人生 」作者 Salmon Chow 我認識 Salmon 有好幾年時間,是在廣東話演講擂台陣結緣,他是當天備稿比賽的亞軍,我被他演講的故事及技巧吸引,於是主動認識Salmon,情誼因而展開。 我之後參加過 Salmon 的培訓課程,最深刻印象是他對課程的編排及細節都-絲不苟,可見他工作十分認真。 現在香港流行的培訓工具Points Of You. Salmon 是

bottom of page